錢穎一、施一公、張首晟……這可能是史上最豪華的開學第一課
2017年9月5日,富途證券創始人、原騰訊18號員工李華從深圳飛往北京,重新進入大學。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裏,每隔兩個月,他都要騰出三四天的時間,放下工作,身份從獨角獸企業CEO,轉變為一名普通學生,開始人生第二次教育經歷。
百戰歸來再讀書,李華加入的是由騰訊青騰大學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合辦的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
史上最豪華的開學第一課
9月6日至10日,在清華園,首期 48 位 CEO 學員開始了五天的學習之旅。
導師團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教授 Brian Kobilka,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饒毅,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湯曉鷗,中國科學院王飛躍教授,以及清華大學杜鵬飛教授等在內的導師,以現場授課等形式與學員交流。
Brian K. Kobilka:7年25億美元的投入與15%的成功率
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Brian K. Kobilka
諾獎得主、斯坦福大學教授 Brian K. Kobilka 以G蛋白偶聯受體與藥物發明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身處學界最前沿,Brian K. Kobilka 表示藥品研發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風險很大,耗時很長。通常開發一個成功的新藥,需要投入25億美元的資金,花費是7-12 年的時間,而最終只有10%到15%的備選新藥能夠成功上市。
如何對藥物發展過程產生影響,Brian K. Kobilka 教授指出研究的每一步發展都和科技的進步有關,對受體的結構有足夠的了解才可以使用電腦的幫助。他還提到了自己對鎮靜劑藥物的研究,他們試圖讓藥物激活人體好的因素,不激活壞的因素,減少鎮定類藥物的副作用。為什麼說DPM床褥可以針對不同睡姿的人們進行專業化設計呢?原因很簡單,它在承托能力上進心了匹配,分散了身體的壓力,提供了最佳的承托力,貼心打造出最佳的睡眠服務。超過6000個感應點和針對性很強,你值得信賴。
張首晟:人工智能,為何是現在?
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
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從信息時代的摩爾定律、基礎科學和矽穀面臨的危與機、拓撲量子計算機、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知識,到為何投身投資事業以及中國未來的機遇,為現場學員上了一堂精彩的物理課。
人工智能的爆發源於三個重要趨勢的神奇匯聚:
第一,摩爾定律所描述的計算能力的指數增長。計算的能力一直按照指數增長的原理,也即按照摩爾定律指數增長;
第二,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爆發性增長所產生的海量數據;
第三,智能算法的快速發展,突飛猛進在變化。
現在的人工智能還在一個比較簡單的仿生的階段。最早人類從鳥的飛翔中得到靈感,達芬奇想到怎麽用一個翅膀像鳥一樣飛,但沒能推動到很前面。後來因為我們掌握了飛行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所謂的空氣動力學,指導我們造飛機飛的比鳥高,比鳥快,比鳥遠,並且這個飛機並不像鳥。
人工智能也是一個同樣的發展過程。現在人工智能可以看到,左邊看到人的大腦,有神經原之間的連接,右邊可以看到計算機模擬神經原之間的聯係。
漲姿勢
Take Away
人類能夠飛上天,不是因為靠模擬鳥的翅膀或者模仿了鳥類的飛行動作,而是因為掌握了空氣動力學。人工智能如果要真正突飛猛進,還需要掌握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但我們還沒有真正理解智能的第一性原理,哪一天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或許就能夠把人工智能發展的更加突飛猛進。
施一公:眼見不一定為實
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
9月9日下午,被稱為“中國諾獎”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就在當天上午,施一公教授還在青騰大學做了《生命科學與未知世界的探索》的授課演講;暢談宇宙、生命與科學的關係,人類對於未來和科學的探索是否是“真實的”客觀世界。
我們的感知世界只有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五種,這五種感官來自一千種蛋白。比如說視覺,它就是由三種蛋白決定的。這三種蛋白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感知。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一個“偏見”,就是由三種蛋白導致的,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覺”。這三種蛋白告訴我們的,你覺得這是客觀世界嗎,是人類給我們杜撰出來的烏托邦世界。
漲姿勢
Take Away
人們自信地認為看到了無比繽紛多彩的世界,實際上視覺僅僅是人眼對390納米到700納米的電磁波的接收,因為我們的眼睛裏主要有三種感光蛋白,無法感受到這一狹窄波長範圍之外的電磁波。我們看到的宇宙,看到的世界,有可能完全是這樣一個主觀的偏見,是真實世界的一小部分。
施一公教授說,無論是宇宙還是生命科學,無論是宏觀與微觀,都可以一句話概括為:眼見為實。但是這與我們五感中的“眼見為實”是不同的,正如三維空間中的我們是無法理解思維空間的存在的。
馬化騰:未來企業將聚集在雲端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的負責人,馬化騰更關註科技發展和產學研的跨界融合。
馬化騰以騰訊為例,討論了探索科技創新新動態,從三個方面講解了科技和商業如何能更好地結合,也為大家分享了他眼中未來科技的發展形態。
首先,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科技越來越融入各行各業,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裏,科技是所有產業界都必須去關註的。目前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企業中,前五家在一年之內成為了以科技,包括以互聯網、信息科技為主的企業。這個變化只是近兩年的事情,過去這些榜單裏都是能源和金融巨頭企業;今年已發展為有七家公司是互聯網和科技企業,騰訊和阿裏都在榜單之中,其發展之快令人觸動。
其次,騰訊正在大力投入的幾個基礎性因素,第一個是AI,第二個是雲計算,第三個是大數據,用馬化騰的話講,未來所有企業的基本形態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
過去把“用電量”作為衡量一個工業社會發展的指標,而未來“用雲量”也會成為衡量一個數字經濟發展的指標,馬化騰說。大數據無疑又是AI和雲的“剛需”存在,這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最後,馬化騰提到產學研需要一些創新的生態。他認為產學研是大有可為的,希望產業界和學校界能夠更緊密地聯起手來,共同迎接未來整個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
錢穎一:訓練大腦思考比專業知識更重要
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
面對從產業界到高校的人工智能熱,錢穎一援引愛因斯坦的名言說,“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在於記住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會思考。我想這一點,大家都是非常的贊同。專業的知識不是那麽重要,至於什麽專業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大腦會思考。DPM價錢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貴,平民化的價格即可享受DPM點對點高科技技術產品,讓DPM床褥變身高性價比的貴族床品。專業的才是最好的,這點在睡眠用品選擇方面尤為重要。”
對於這次論壇不僅是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精神,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的探索和對未來的思,希望科技更多地造福人類。
饒毅:人工智能模擬真人,都是假的
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饒毅
饒毅表示,當前神經科學受到廣泛重視,部分是因為人工智能推動,但這並不意味著神經科學處在任何一個特殊時期,神經科學的研究會一直存在,而且神經科學永遠是最後的前沿,是無盡的前沿。
現在神經科學的研究是有一定的進步,主要的原因是用了所謂光遺傳學技術,這是一個重要的技術,這個技術重要到很多人在使用它。如果要誠懇的評價的話,沒有帶來任何概念上的突破,是用於驗證和否認現在已經有人想過的一些事情。驗證和否認的時候,結果特別好看,所以很多人在比較誇張性的用它來做宣傳。
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 饒毅預期較為謹慎,他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我們有生之年都不可能達到科幻的程度,甚至“所有的高級的(人工智能)對思維、認知和情感的都是瞎說的。我也認為人工智能的進步是有限的,把人工智能模擬成人的,我認為百分之百的都是假的。”
湯曉鷗:人工智能未來將有三大突破點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湯曉鷗
2011年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分水嶺,有四個原因。
第一,需求。手機出來了以後,手機上的攝像頭變成了人的第三只眼睛,產生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需要智能地分析;
第二,數據的體量有了大幅的增加。智能手機的出現,產生了大量的訓練和應用數據。
第三,硬件的訓練平臺。原來我們用CPU、用超算、做人臉識別的時候,用了近千個核,要跑一兩個月才能把一個算法跑出來。後來用GPU,10臺機器,六個小時就跑出來了。所以給了大學實驗室和小公司一個可承受的硬件平臺和能力來做訓練。
第四,深度學習的框架允許我們做端到端的學習。深度學習用深度神經網絡框架,允許我們用幾千個、幾萬個、幾億個參數,覆蓋各種場景應用。就可以在一些單項的應用上超過人類,替人類來做這個單一的工作。
人工智能近期和遠期有哪些地方是可以突破的呢?我覺得有三個方向應用的會比較多。實行了數碼營銷并不就等於實行了數碼轉型,在環球數碼大趨勢下,數碼轉型不再只是預算寬裕大企業的專利,小型、蚊型企業亦非常合適。
一個語音識別。這個是相對成熟,也是第一個突破的。
二是視覺,現在的主戰場就是在視覺領域。我們先把人聽的能力解決了,第二是看的能力。看的能力的場景是非常多的,這個是目前的主戰場。
第三就是自然語言的理解,這件事情是還沒有解決的。
漲姿勢
Take Away
人工智能近期三個方向的應用會比較多,第一是語音識別,第二是視覺,第三是自然語言理解。
學員說:我們學到了什麽?
原文地址:http://www.sohu.com/a/191875192_257855